導讀:自上海2020年3月發布《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同年12月發布《關于推進本市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上海超低能耗掀起一股熱潮,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建筑行業加入其中。
2021年初寶山即將落成上海首個PHI認證+近零能耗認證的“被動房”辦公大樓。
01
上海大力扶持超低能耗建筑建設
2020年突發的疫情,更使得行業和置業者對居住的環保、舒適和功能性的關注度大幅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倒逼和加快我國健康住宅的全面普及和落地。
為進一步推進建筑高質量發展,提高建筑健康舒適水平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2020年上海重磅出臺了《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滬住建規范聯〔2020〕2號和《關于推進本市超低能耗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滬建建材聯[2020]541號,并給予了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財政補貼:符合相關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每平方米補貼300元。
容積率獎勵:符合相關要求的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外墻面積可不計入容積率,但其建筑面積最高不超過總計容建筑面積的3%。
鼓勵改建:已辦理前期手續,尚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改建超低能耗建筑的,同等享受相關優惠政策,規劃資源、建設管理等部門配合辦理變更手續。
02
寶山即將落成上海首個PHI認證+近零能耗認證“被動房”辦公樓
△上海寶山羅南社區辦公樓
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在梅雨季不潮濕,在冬天不濕冷,沒有空調暖氣還冬暖夏涼,空氣新鮮……如此節能又舒適的房子在上海并不再只是“夢想”。
上海寶山羅南辦公樓總建筑面積6000 ㎡,2021年初即將竣工,是目前為止上海最早落成的的PHI認證+近零能耗認證雙重認證的“被動房”辦公樓,整窗保溫性能可達0.9W/(㎡·K)。
該項目采用各種節能新技術,如:墻體保溫材料,帶熱回收的空調新風一體機機、玻纖聚氨酯被動房門窗等,大限度地提高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盡可能實現室內舒適的熱濕環境和采光環境。并降低對主動式采暖和制冷系統的依賴,充分利用室內生活熱量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大大降低對一次能源的消耗。
節能環保是被動式建筑最大的優勢,該被動式建筑它比傳統建筑節能90%以上,不需要采用空調、暖氣等外用設備,就能保持室內冬暖夏涼,并擁有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的狀態,且有除霾的效果,既舒適又安全。其與普通的科技建筑相比,更是具有節能、能耗低等優勢。
03
綠色發展必由之路
“被動房”的概念始于1996年,,最早的被動房建于德國1999年,被動房的核心優勢,就在于通過特殊技藝,讓建筑項目能夠降低能源消耗,并不斷的進行循環再利用,而不是當前很多主打健康科技的住宅項目,通過能源燃燒的形式來人為的創造能源。
自2009 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與德國能源署開始在中國合作指導建設被動式低能耗建筑。預計到2050 年全國將有80 億平方米到260 億平方米的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容量,其也將成為越來越多的地區重點推廣的建筑。
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城市,能源和環境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上行壓力不斷加大。推進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升,是上海實施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生態之城的必由之路。